官方微信
时光学的是化工专业,硕士毕业后分在东北的一个化工研究所,收入也还不错。两年后,求学上进的他经过努力拼搏,考上了天津一所重点院校的博士生。要说这读博士的代价可真不小,时光爱人的单位不景气,拖欠了很多工资,母亲又常年有病,生活相当艰难。如今,时光的博士读完了,可并没有当初考上博士研究生的喜悦,因为,毕业了,学历更高了,研究所反而回不去了,北京、上海的研究所更没有门路。眼下的他,对于今后的出路真的很困惑。
坦然面对职场逆境
有一种传统观点认为各专业的博士毕业以后,多数都是应该去学校教书,或去纯研究的实验室。但是计划不如变化快,博士生越来越多,找工作变得越来越难。专业水平靠辛苦得到上升,薪酬水平却不尽如人意。“读书读到顶”的博士们,也在遭受职场就业“寒流”。
审时度势 加强实践
在这样的市场需求背景下,博士们应认清形势、找准定位。从目前的市场需求趋势来看,工作平台、工作标准已经比以往提高了。综合素质高、动手能力强、专业知识丰富的复合型人才最受市场的追捧。企业衡量人才的标准更偏重能力而非学历,需要的是能立即上手的“实力派”人才。社会流行多年的“惟学历是举”的人才观已在悄然发生着变化。一些博士生则因高校在专业设置、知识教授、能力培养上滞后于社会需求,而造成应用能力、动手能力弱,在实际岗位上不能很快胜任工作。现在的确有一些“注水”硕士、博士,顶着“精英”的光环,却没有太多的真才实学,毕竟“高学历”不等于“高能力”,于是含金量便开始下降。博士们需要牢固树立起市场就业和终身学习、终身培训的观念,既掌握一定的求职技能,形成自己的求职优势,也增加工作经验,提高适应劳动力市场形势适时转换职业的能力。
调整心态 迎接挑战
尽管高学历仍然是人才市场上一块好用的“敲门砖”,但是目前由于博士生择业观和心态问题、高学历人才消费虚热开始降温、博士生就业信息不畅、导致一向被视若“天之骄子”的博士生也开始感叹工作难找。不让高学历成为绊脚石,就要主动适应当前职场薪资现实,及时调整心态,把眼光放长远一点。端正就业态度,不要盲目攀比,对自己要有客观准确的定位。高也成,低也就。大众化教育必然导致大众化就业,理想的职业固然重要,但在没有更好选择的前提下,“象牙塔”里的“阳春白雪”去做下里巴人也是权宜之计。
脚踏实地 全面撒网
博士生们要进一步转变择业观念,主动寻找就业信息是最重要的。充分利用“地缘、血缘、学缘”关系,在没有目标的条件下,可以有选择地全面“撒网”,甚至“有枣没枣打一竿”。为了生存需要,“弃理投文”,“改换门庭”也是一个迫不得已的办法。
在择业大潮中,面对既有本科、硕士毕业的年轻学子,也有工作经验丰富、重新选择的职场老手,博士生多少显得有些高不成低不就。从社会经验上来说,一些博士生确实和刚出校门的大学生们一样,大多懵懂无知。可是对于用人单位来说,最重要的是“为我所用”,工作态度是第一位的,也就是要讲究实际。面临择业的博士,要正确对待这些问题,在面对机会时以实际出发,早作决断。
■记者手记
本事在身 就业不难
高校扩招、研究生人数增长……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不少人选择了读博士来提高自身的含金量。然而,现实情况却是,企业对于能力的重视程度远大于对学历的重视。
一位企业负责人和记者谈到,企业需要的不是高学历,而是有能力、能立即上手的“实力派”人才。这位负责人说,近年硕士、博士大规模扩招后,感觉博士生和硕士生能力上相差不多。另一方面,很多博士都已成家,企业要聘用他们,往往还要考虑他们的后顾之忧,这是企业最头痛的问题。相比较而言,硕士生就显得更实用一些。
相关专家指出,刚出校门的博士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眼高手低,讲起来一套一套的,但一实践起来却一塌糊涂,成了名副其实的“理论上的巨人,实践上的矮子”,或者不能尽快融入企业氛围。
其实,博士生就业最重要还是看其自身的条件。如果去研究型的企业,研究成果越好越多,就业后就会大有优势。相反,如果几年下来只是给自己贴了张“博士”的标签,那么就业就可能有相当难度了。说到底,不管是博士还是本科、硕士,说到底,就业的关键还是看你是否有真才实学,学历问题,倒是其次。
服务热线
黔ICP备190110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