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4月10日至16日的一周里,劳动保障部、全国总工会和全国工商联在全国100个城市同时举行的“2006民营企业招聘周”活动引起社会广泛的关注,特别是在新的就业形势下,举办这样的活动,对于需要人才的民营企业和需要岗位的下岗职工、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求职者来说,这无疑是解决他们招聘和求职难题的一次良机。
2006年民企招聘周活动是去年首届民企招聘周活动的延续和扩展。据主办方介绍,举办这项活动的目的,就是要搭建起民营企业用人和劳动者就业的桥梁和平台,实现民营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的双赢。
招聘周上“冷”“热”不均
4月10日,北京农展馆,在2006民企招聘周开幕式后举行的民企招聘会上,160多家民营企业入场招贤纳士。记者在对与会的众多民企和求职者的采访中,听到的几乎都是为民企招聘周叫好的声音。然而记者同时发现,此时正值应届大学毕业生找工作的关键时期,招聘会上却很难看到他们的身影。看看诸多民企贴出的招聘简章,便不难得出答案:“工作经验”、“社交能力”、“掌握一定技能”等条件成为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难以逾越的障碍。
记者注意到,该场招聘会上,多数企业规定的“年龄小、学历高”条件,成为众多求职者难以跨越的门槛。很多用人单位提出了年龄“30岁以下”、“35岁以下”的用人要求,既年轻又要有经验的条件也使众多求职者望而却步。高学历、高素质人才的招聘信息更是屡见不鲜。北京振利节能科技有限公司招聘信息赫然标明:需课题负责人2名:博士。研发人员5名:硕士。
而同日在举行的另一场民企招聘会上,一家公司的招聘通信工程师和研发人员信息,整整一个上午,只有一人过来咨询。
和高技能人才的“冷遇”不同,对于那些低门槛的招工企业,摊位前几乎都是人头攒动。部分技术含量较低的工种,如:库房管理员、搬运工、家政服务工等的用工意向签订率较高。
从今年民企招聘周上看,民营企业需求的高级技工等岗位常常招不到人,一些普通工种却报名者众多的现象尚存在。民营企业越来越需要那些素质更高、技能更强的劳动者。这也为今后一个阶段劳动力的培养、流动、择岗就业提供了明确的参考。
实现民企和求职者的双赢
随着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民营企业已经成为解决我国就业的主要渠道之一。据统计,近年来,北京市有近23的国有企业的下岗失业人员在民营企业实现了再就业。在广东,如今八成就业人口进了民企。据国家统计局的普查数据,2004年私营企业就业人数约6000万—7000万人,加上个人资本占大比例的其他企业就业人员3000多万人,总计近1亿人;再加个体户就业人数9422万人,个体、私营经济全部就业总人数近2亿人。在我国当前就业压力增大的情况下,非公有制经济所作出的贡献是非常突出的。解决当前就业压力大的难题,民营企业有更多的空间可以选择。
今年的招聘周活动,更加注重政策实效,强调与政策落实、政策宣传、职业培训紧密结合;也更加注重提高用人和求职成功率。据主办方介绍,除了求职者均可免费参加招聘活动外,在招聘周期间,广大民营企业和求职人员均可在现场得到提供政策咨询、权益维护等各项服务。今年的招聘周还特地为签订就业意向协议的求职者发放就业跟踪卡,主办方还组织了职业培训机构进入招聘现场。
从今年招聘周的实际效果看,如何有效地实现民营企业和求职者的“双赢”,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不断探索。面对众多求职者的就业需求,民营企业提供的岗位尽量要有高中低不同的层次,让求职者更有针对性的选择;求职者要充分认识到,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已经从劳动密集型企业向创新型企业发展,用人单位对求职者的素质、技能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求职者必须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培训,以适应新的市场变化。
服务热线
黔ICP备190110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