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到民企就业渐成趋势
今年31岁的刘平是一家民企的负责人。记者在北京总部基地见到他时,他们公司刚刚买下基地里的一栋小楼。大学毕业时,他放弃了到一家大型国有企业就业的机会,与合作伙伴在中关村一间办公室里创办了只有两个人的公司。7年后,公司已经发展成为拥有近千名员工的股份制企业。一个创业机会,两个创业者,带动了近千人的就业——这就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
在刚刚结束的2006年民企招聘周里,31个省、区、市数万家民企提供了100多万个工作岗位。这还只是短短一周参加活动的民企的集中招聘。其实,遍布全国大小城市的数十万计的民营企业,每天都会有新增就业岗位。这些企业普遍处于快速成长阶段,且相当部分集中在劳动密集型行业。随着民营经济的发展,劳动力需求不断扩大,民企正在成为我国吸纳就业的主渠道。
据统计,2004年,私营企业就业人数约6000万至7000万人,加上个人资本占大比例的其他企业就业人员3000多万人,总计近1亿人,再加上个体户就业人数9422万人,个体、私营经济全部就业总人数近2亿人。近年来,以个体、私营企业为主体的民营经济所吸纳的劳动力占城镇就业增量的80%左右。转移出来的农村富余劳动力绝大部分在民营经济中实现了就业。国有企业下岗职工中有相当一部分在民营企业提供的就业岗位中实现了再就业。2005年民企吸纳的高校毕业生占58.3%,超过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的比例。
民企发展提出新的用人需求
从民企招聘周传递的信息显示,随着我国民营经济的发展,民企进入企业转型和产业升级的新阶段,越来越需要高素质、高技能的劳动者。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企业随着产业升级需要大批高级技工,而民企中日益增多的高科技企业和创新型企业则提出了高素质人才包括国际化人才的需求。这为今后一个阶段劳动力的培养、择业提供了明确参考。
北京中关村一家高科技民企的负责人冯先生告诉记者,目前越来越多的民企与很多成功改制的国企出现了某种趋同性。“比如我们更强调自己是股份制企业,而不是民企。转型时期,大部分企业都在转型中。部分转型快的民企在人才招聘、使用、培训、发展方面已经与很多优秀的国企和外企十分类似。所需求的人才有趋同性。当然也有部分转型慢的,依然是老体制,轻业务、重人情,尤其是劳动密集型行业中一些落后的民企,存在一味追求利润,好人留不住、发展队伍不稳定等问题。” 目前,民企招聘也出现了新趋势。参加此次民企招聘周活动的新奥集团人力资源部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年来,集团招聘变化巨大。2003年以前,集团招聘途径重点放在社会上的招聘会,但近两年,集团增加了校园招聘、网络招聘等多种渠道,丰富了引进新员工的途径,同时根据渠道的不同特点,在招聘不同人群、不同岗位方面建立了不同的渠道。伴随着集团业务的扩大,集团在人员素质与数量上也在不断提高与壮大,员工人数从2003年的14072人增加到2005年的16168人。集团发展需求大批高素质人才,招聘的主要是中高级人才。企业做大后,就必然要承担社会责任。在集团的兼并扩张过程中,十分注意对老国企员工的工作安排和吸纳大学生就业,这也为社会解决了一部分就业再就业人员安置问题。冯先生告诉记者,他们公司除了场地招聘、网上招聘,每年会花几十万元投放招聘广告。他们这样拥有上百人的中小企业,目前每周都会收到200份左右的简历,有海归、博士、大学本科生,也有准备换工作的公务员、教师等。用人,都想用有能力的人。“面对市场,我们对学历的要求不是那么看重,而更强调实际能力,要有悟性。企业最缺的是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其次是专业人才。”
长效机制如何建立
刘平表示,提供优惠政策是一个方面,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能不能招到企业发展急需的人才是最重要的。当然,政府就业政策的导向,一些减税和补贴措施对于引导企业吸纳下岗人员再就业有促进作用,尤其是对劳动密集型的加工企业,一些需要大量简单技能劳动而工资成本又是其主要成本的企业,会很有吸引力。但越来越多的产业升级的民营企业、尤其是人才密集型的高科技民企,需要的是高素质人才。
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张车伟认为,民企招聘周这样的活动针对性比较强,尤其是为下岗职工再就业提供了一个通道,对于人们了解民营经济有很大好处。我国应进一步加强对民企的支持、鼓励。民营企业发展后会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包括从生产性的工人到管理人员的岗位。今后除了要继续鼓励中小民营企业的发展以外,还要加大劳动者的培训,尤其是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培训。我国的经济结构在不断升级,需要的不再是简单的生产性人员,而对劳动者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不少下岗人员和农村转移出来的劳动力缺乏技能,需要大力培训。另外,民企自身的人力资源管理也需要进一步规范化、科学化。
服务热线
黔ICP备190110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