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华东政法学院教授董保华认为,其立法思路标准高落实难只能惠及少数人
“我们不要把《劳动合同法》搞成一部观赏法,一部没有任何执行可能性的法律14月3日,董保华教授在北京大学召开的劳动法学界“未名论坛”上这样说。
今年3月20日,全国人大办公厅公布《劳动合同法(草案)》。两天后,董保华教授在媒体发表文章,旗帜鲜明地表达了他的反对意见。
《劳动合同法(草案)》倾向劳动者的立场获得了非常多的赞誉,而反对的声音几乎没有,董教授如此卓尔不群的独立意见似乎给人一种炒作的印象。
董保华是华东政法学院的劳动法教授、博士生导师,他让记者不要提及他的其他身份,“我是以一个学者说话,以一个多年研究劳动法的教授在提意见,不提别的官方身份”。
法国风波值得引以为鉴
董保华认为,我们原来的劳动法过于刚性,而现在的这个草案更加刚性。
所谓“刚性”就是劳动关系缺乏弹性,不够灵活,劳动者处于不容易流动的一种状态,与之相对的就是柔性。
法国正在发生的骚乱,就是跟政府的劳动立法相关。
董保华说,原来法国的劳动政策也是比较柔性的,但是后来刚性不断加大,导致就业市场缺乏弹性,不再灵活,阻碍了雇主去实施雇佣,就业问题比较严重。于是,政府想到了“去刚化”,增加劳动政策的柔性,但是刚性政策给人们看得见的利益,于是出现了反对柔性化的政策,这正是法国引起骚乱的原因。
如果我们国家坚持走刚性化的道路,就必然会步法国的后尘。董保华这样认为,当我们在进行制度选择时,法国发生的风波应当引以为鉴。较为灵活的用工机制一旦被刚性化后,再去进行利益调整,则会付出巨大的社会成本。
现在我们搞了一个很刚性的劳动合同法,而我们的《就业促进法》也在立法的计划之中,这样的两部法律是会互相打架的。
立法思路只能惠及少数人
对于现行《劳动法》的力度,现在有两种认识,从而形成两种立法选择。一种意见认为《劳动法》对劳动者的倾斜力度不够,应通过加大劳动关系的适当刚度,增强对劳动者保护;另一种意见认为刚性化已经很高了,应该加大它的覆盖面。
基于此,关于劳动合同法立法,董保华教授说,有两种立法思路可以选择,一种是高标准、低覆盖、宽执法的“锦上添花”式,另一种是低标准、广覆盖、严执法的“雪中送炭”式。
董保华认为,这次的立法过于刚性,显现出凝固化、形式化和行政化的特点。同时这部法律的立法技术很差,如果逐条分析,不难发现,几乎没有操作的可能性。这样的法律最终就会成为一个贵族的法律,只可能适合于那些替代性不强、处于相对少数的劳动者。
同时,这次立法设立了一些比较高的标准,实际上是虚高问题,即一些标准看上去是高标准,实际上难以执行,例如劳动合同中的医疗期规定、赔偿金规定。当这种“高标准”是和“宽执法”“低覆盖”联系在一起时,劳动者并不能从中受惠。
“雪中送炭”才是立法选择
董保华认为,《劳动合同法》应当将重点放在调整劳动法的适用范围,主要应向低层的劳动者扩大范围。对于标准过高的法律,适用的范围也会比较窄,适用的人群就常常是中上层的劳动者,而不是底层的普通劳动者,执法者也无法严格执法,只能够对于现实中不够标准的企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就是“锦上添花”式立法思路的必然结果。而我们应该面对中国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一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法律。所以在当下中国只能选择“低标准、广覆盖、严执法”的立法。
对于这个立论,四川大学法学院的王建军副教授提出,成都市搞综合险之后,标准降低了很多,但是成都市重新登记的失业人口仍然没有变化,低标准也不一定就会广覆盖。
董保华这样回答:成都没有取得成功,而上海却取得巨大成功,这只能说明一点:从低标准到广覆盖只是一个可能性问题,它并不是一个自然的静态过程,而是需要有一个推动的动态过程。反过来说,高标准绝对没有严执法的可能性。
(据民主与法制时报)百度一下(www.baidu.com)“董保华”,共找到相关网页约8920篇。董保华教授是著名的劳动法专家,现任中国劳动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市企业联合会顾问、上海市劳动学会劳动法专业委员会主任和上海市汇业律师事务所律师。曾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上海市劳动合同条例》论证和起草工作,公开发表有关劳动法律法规方面的论著300万字。
服务热线
黔ICP备190110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