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D最近又辞职了。这已经是他本科毕业一年半的时间里,第三次炒了老板的“鱿鱼”。每一次换工作的理由各有各的不同,但他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总是:这不是我想要的。
同样,躁动在他的同龄人中蔓延着。那个看似无限广阔的职业空间,却让身在职场的人们产生了集体性不满。2006年1月1日~2月25日,由全球职业规划师(GCDF)中国项目组发起,《职业》杂志、千龙网、中青在线等媒体参与的“职场人士调查报告”再次印证了这一点。
在来自全国22个省、区、市的1488个有效样本中,只有26.81%的人对自己的职业感到满意,33%的人则明确表示了不满意。
调查显示,有41%的人认为自己的职业困惑是因为缺少发展空间,33%的人觉得原因在于收入太低;17%的人认为个人兴趣与工作不符合,6%的人表示人际关系不乐观。相比之下,自认为没有职业困惑的职场人士仅有3%。
如今的中国人越来越多地习惯了职业的频繁转换。然而,这并没有给他们带来更高的职业满意度,反而让越来越多的人出现了职业困惑。可以说,职业困惑已经成为每个身在职场的人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教师是个逼着你重复自己的职业
调查显示,48.84%的人认为教师最缺乏发展空间
M今年30多岁,是一名中学教师,当着一个重点高中毕业班的班主任,同时还教了两个班的语文课。按说这应该是个令人羡慕的工作:论地位,教书育人,是份体面稳定的工作;论收入,她每月能拿到5000元左右,应该算比较殷实了;论强度,每周14个课时,其他时间除了备课改作业之外,还有不少空闲时间能自由支配。此外,每年雷打不动的寒暑两个大假,更不知让多少人羡慕得眼睛发红。
可她自己并不这么觉得。“上课讲的一些东西,尤其是阅读理解,那些选项连我自己都觉得可笑,还必须得给学生们讲,不然考试就丢分。”她苦笑着摇摇头,“其实讲了也用处不大。”
文科生最讲究的就是广泛阅读,一直以来,每隔一段时间,M就会给学生们列出个书单,上面都是她推荐给大家的好书。从接手这个班算起已经两年半了,对班上的绝大多数学生来说,这几乎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不能怪他们,他们把所有的时间都用来对付考试了。学生会在我的课堂上做数学题。”
至于她自己,M已经看到了一连串异常清晰的前人踩出的“脚印”:年轻教师、教学骨干、教研组长、年级主任、教务处主任……如果运气足够好的话,没准儿还能当上校长。
“对我来说只有年头是否熬到了,谈不上什么发展空间。”她说,做老师是一个不断往外“掏”的过程,可每次“掏”的都一样,重复的次数多了,就会越来越“熟练”。“这个职业不会逼着你想主动学什么新东西,就算是学了也没什么太大用。高考在那儿压着,哪个老师能搞‘自选动作’呀?总之,这是个重复自己的职业。”
我满意的是收入而不是工作
调查显示,人们的收入越高,对工作感到很满意的比例就越大,感到不满的就越少
“你听过这样一个故事吗?”X一脸认真地问记者,“一群人被带到一个屋子里,重复着一个工作——翻硬币。正面、反面、正面、反面……这样一直进行下去。然而不幸的是,回报给他们的只有微薄的薪水。于是这群人愤怒了,他们觉得翻硬币是天底下最最无聊的事情。与此同时,另一群人也被带去做着同样的工作,不一样的只有薪水——他们获得了大笔的酬劳。于是他们由衷地发现,翻硬币这样一件简单的工作,居然这么有意思!”
“钱这东西就是有这样的力量,能让人心甘情愿地觉得枯燥的劳动是乐趣无穷的。”他说。
X讲这个故事是为了说他自己。最近,他刚刚完成了一次职场“三级跳”:一年前,他在某小型汽车公司做品牌形象推广工作,几个月后,跳槽去一家公司任公关助理,几周前,他又转投到一本汽车类专业杂志做编辑。
“其实工作内容都差不多,不一样的就是薪水。”X告诉记者,这样“折腾”一年下来,他的工资也完成了一个从2000元、4000元到6000元的“三级跳”。
对于现在的工作,X自己觉得十分满意。他MSN的签名档上最新显示的是这样一行字:新工作,生活事业节节高。
从几周前开始,X按照通讯录,一一给朋友们打电话通报。
“‘树挪死,人挪活’,既然工作内容本身都差不多,那我为什么不找一个收入更高的地方呢?收入越高,就意味着我的价值越被肯定,对吧?”他一个劲儿地追问我,好像在试图证明些什么。
也有不这么想的。
“谁说收入高就一定满意?”当记者把调查结果告诉L的时候,她睁大眼睛叫了出来,“我满意的是收入,而不是工作。”
L今年24岁,在一家大型外企工作,月收入达到1万多元。要是赶上加班、出差,拿到的钱会更多。“我算过一次,最多的一个月,我交的所得税都够给我爸发工资的了。”
别人都说L捧了个金饭碗,可她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每天除了上班就是加班,夜里12点下班算是早的。”每次说起这些,她都是一脸的无奈,“我都没时间花钱。”
去年冬天L在外出差,连续工作了40个小时之后,她彻底“崩溃”了。深夜里,她拨通了好朋友的电话,一边哗哗地流着眼泪,一边用一系列极放肆的词高声咒骂这“该死的工作”。“她们都特能理解我,我经常被工作弄得情绪不稳定。”她说自己就像火药桶,朋友们都是救火队员。
换工作说起来容易,可那就意味着同时放弃高薪。“你说值得吗?”她反问,“其实我已经习惯了把自己投入到工作中,不去再坚持什么梦想。
有工作经验了该换个自己喜欢的工作了
调查显示,超过3/4的人在工作后的3年内出现职业困惑
T两年前毕业于某知名大学的中文系,一毕业就投身网络大潮,成了一家网络公司的小白领。他每天的工作内容是,搜集当天各个媒体刊发的新闻,编辑整理后挂在自己负责的页面上。如果时间和精力允许,他还会把一些热点话题策划、制作成专题。
T的年薪大约在七八万元。在这个行业里,这并不算低。可他还是常常羡慕那些比他挣得多的人,觉得自己的付出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我们这行,如果你想工资翻倍,最好的方法就是跳槽。”
他的工作周而复始,上班打卡,早上9点是一定要冲到公司的,晚上几点下班就说不好了。这让“厌烦一切重复性的东西”的他感到了厌烦。
T说,做他们这行的人最容易得颈椎病,长时间一个姿势坐着,谁的脖子都会受不了的。工作了两年,他的体重涨了十几斤,涨幅在同事中处于中游水平。
“这根本不是我想要的生活。”他埋怨着,“我本来以为当网络编辑挺时尚的呢,可谁知道原来这样,能自由发挥的空间太小了。我还年轻,要一辈子这样下去,我就完了。”T告诉记者,大学毕业时,他在几个offer当中一下子就选了这个,因为觉得这一行“够时髦”,薪水也最高。能得到这样一个工作,T的同学们也特别羡慕他。
“可我当时完全不知道网络编辑是做什么的。以前看过一个电视剧,那个网编整天在家里上班,SOHO,平时的工作就是上上网什么的,看上去特别轻松。”说到这儿他一下子笑了出来,“可怎么我上班的第一天,就被通知‘每天9点打卡,迟到罚款50元’呢?”
除了上班时间不自由之外,要想休假也是件挺困难的事。“公司是一个萝卜一个坑,你倒是休假了,可工作还是一点都没少啊。同事们天天都忙得连轴转了,怎么忍心把活儿扔给他们,自己去休假?况且老板也不会答应的呀!”自打工作以来,T就再没出过远门,这对他这样的爱玩的人来说无疑是一种折磨。好长一段时间,“太郁闷了”成了他的口头禅。
“刚毕业的时候,能找个工作就不错了。现在,我也有两年的工作经验了,该换个自己喜欢的工作了。不是说‘先就业后择业’吗?”
T告诉记者,今年“五一”之前,应该就能收到他的新消息了。
相关调查数据
不满
你对职业状况的满意程度?超过三成不满意,满意者不足三成
很满意:3%
比较满意:14%
一般:40%
不满意:26%
很不满意:7%。
总体的满意度仅为26.81%,不到三成。
工作经验越多,满意度越高。满意度分别是:
一年以下:17.58%
2~3年:22.47%
4~7年:28.16%
8年以上:38.71%
经营管理者最满意,财务人员最不满
经营管理者的满意度最高,超过一半,其次是教师,人力资源;最感到不满的是财务人员,满意度仅不到一成。
对自己职业的满意度由高到低的排序为:经营管理、教师、人力资源、客户服务、行政、研究开发、项目管理、销售、财务。
困惑
职场人为什么觉得困惑?四成源自缺少发展空间,仅3%的人觉得自己没有职业困惑
调查显示,职业困惑最主要的原因是缺少发展空间,这部分人群占到41%;然后是收入太低,占33%。之后的依次是:个人兴趣与工作不符合、人际关系不乐观。而没有职业困惑者,仅有3%。
工作经验越多,人际关系的压力越大
在工作4~7年时,职场人更加关注发展空间和职业兴趣问题,但成为职场老人后,收入过低和人际关系不乐观的比例加重,总和已经超过了对发展空间的关注。
私营企业职员最不满收入,事业单位发展空间问题严重
对收入情况最不满的是私营企业职员,因这个原因而不满的比例占40.45%;而这种不满在国有企业中只有30.17%。事业单位缺少发展空间的问题最为严重,有50.75%的人觉得缺少发展空间,超过一半,而这种不满在国有企业占40.52%,外资企业占44.90%,私营企业占36.36%。
收入太低是研发人员最大不满,教师最缺少发展空间
认为自己收入太低的首先是研发人员,占40.54%,然后依次是人力资源、项目管理、经营管理、销售、客户服务、教师、行政人员。财务人员中,收入问题的严重性最低,仅18.75%;
认为自己缺少发展空间的首先是教师,占48.84%,然后是行政、人力资源、财务、研究开发、销售、客户服务、项目管理、经营管理。
超过3/4的职场人在工作后的3年内出现职业困惑
工作多长时间后出现职业困惑?时间与人群分布的百分比分别为:
半年后:18%
半年~1年:25%;
1~3年:34%;
4~8年:14%
8年以上:6%;
没有困惑:3%。
调整
职业问题的处理方法:调整心态占主流,朋友或家人建议为辅,寻找专业的职业规划师不到5%
65%的人采用调整心态的方式,另有22%的人选择请朋友或家人建议。而对于专家认为最有效的寻找上司支持和寻找专业的职业规划师,选择的人不足5%;
高学历群体更倾向于选择主动的处理方式
除博士或以上外,其他学历的人群中,均有超过六成的人选择调整心态的方式。博士选择专业职业规划师的比例远远超过其他群体,达33.33%。
处理方法的有效性:寻找职业规划师最有效,调整心态效果一般
认为向职业规划师求助有效的人超过八成,为最有效的处理方式;而作为使用最多的调整心态,只有不到一半的人觉得有效或比较有效;感觉最无效的是不处理。
服务热线
黔ICP备190110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