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近日在黑龙江、吉林、辽宁部分高校了解到,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很多硕士研究生不得不“委曲求全”,做起了本科生、大专生甚至中专生就能胜任的工作,并由此带来高校毕业生以学历学位为主导,由高到低单向挤占就业岗位的现象。
记者不久前在哈尔滨举办的一场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双选会上看到,不仅专门招聘研究生的单位被围得水泄不通,就连仅要求本科学历的单位前也有许多研究生驻足咨询。在沈阳市的一场双选会上,铁西新区人事局为区内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招收30名本科毕业生,不到一个小时就收到六七百份简历,其中研究生简历近百份。
东北师范大学学生处处长王确指出,当研究生、本科生和专科生同台竞争时,往往是学历高者更易获得用人单位的青睐,结果是博士研究生抢了硕士研究生的饭碗,硕士研究生抢了本科生的饭碗,本科生抢了专科(高职)生的饭碗。此外,一些用人单位盲目追求用人的高学历,本来本科生就可以胜任的工作岗位,却只招研究生,这种以用人单位“人才高消费”、高校毕业生以学历学位为主导,由高到低单向挤占就业工作岗位的社会现实,无疑使本已十分严峻的高校本专科毕业生就业工作“雪上加霜”。
硕士研究生开始遭遇就业难
2003年全国高校硕士研究生开始大规模扩招,今年7月扩招后的首批研究生将毕业。记者在黑龙江、吉林、辽宁等省份的一些高校了解到,与本科生严峻的就业形势相比,硕士研究生的就业形势也不轻松。
据教育部公布,截至2005年,研究生扩招年递增的速度平均超过了26.9%。来自东北三省教育部门提供的资料显示,2006年三省硕士研究生毕业数量达到历史之最。其中辽宁今年将毕业研究生14875人(博士生2452人,硕士生12423人),增幅高达59.33%。
吉林省有关部门近期对不同专业的研究生进行了随机调查,超过80%的人对未来没有信心。其中近半数认为,就业前景“很可能不如本科毕业时”。
来自用人单位的信息让人感到研究生们的担忧并非“杞人忧天”。吉林大学一位硕士研究生告诉记者,从去年11月初开始,她就向数十家用人单位发出了求职信,但回复的寥寥无几。“一说就业难,有人就总说我们‘观念有问题,高不成、低不就’,可我们怎能不考虑自己的职业前景啊?我们读了这么多年,难道随随便便有个地方就去?”不过她也承认,现在自己对工作的要求其实并不高,“只要单位有发展前景、自己能发挥才智就好,至于工作地点、工资情况都好商量。”与过去“一个月少于3000元不考虑”相比,现在的硕士们明显地少了抬高身价的勇气,“刚刚就业,够花就行啊”。即便这样,他们表示,工作仍然不好找。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些用人单位纷纷列出优惠条件如安家费、提供住房等吸引博士生,这也使得一些硕士生萌生了读博的想法。东北大学冶金专业一名姓刘的硕士研究生告诉记者,自己的专业就业面比较窄,大多是到研究所、钢厂之类的单位,这两年的就业形势更是每况愈下,目前他们班上只有一个同学签了鞍山的一家单位,月薪还不到3000元,为此班里约有一半的同学选择了继续读博。
辽宁省教育厅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副主任范龙等教育专家表示,2006年是扩招后我国迎来的第一个研究生就业高峰年。研究生就业难将是就业服务部门下一步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有关部门应对此加以重视。
专家建议多方联动促进研究生就业
研究生遭遇就业难,向目前的研究生教育体制敲响了警钟。问题的症结在于,目前高校的专业设置、学科结构与社会需求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以至于研究生质量堪忧。有关人士指出,提高研究生的质量,关键在于完善师资,整顿学术风气,实行“宽进严出,末位淘汰”。尤为重要的是,高校在扩招时需优化专业配置、整合教育资源,“挤掉研究生教育的水分”,着力培养出更多的应用型人才。
辽宁省教育厅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副主任范龙、吉林省教育厅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孙维杰、黑龙江省教育厅学生处副处长高铁春等指出,研究生就业是一个需要全社会关注的系统工程,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建设和发展。政府、高校、用人单位及研究生个人应联动起来,并通过转变观念,调整就业布局,以促进更多研究生实现就业。
一是政府应加强宏观调控,解决研究生就业市场的供求失衡问题。加大对边远地区和艰苦行业的投入,提高毕业研究生的工资待遇;加快劳动人事制度、户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配套改革,真正扩大用人单位的自主权;在用人单位内部形成竞争上岗、择优录取的用人机制,给予就业者平等竞争的机会。
二是作为研究生的培养方,高校应努力改善研究生培养模式,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同时引导研究生正确认识当前的就业形势与就业市场状况,构建正确的择业价值观。
三是用人单位应建立良好的培训提升机制,建立科学的考评体系,公平公开选拔人才。同时规范就业市场,提升中介机构服务能力,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各得其所。
四是对研究生自身而言,在校时除注重学习专业知识外,更要加强实用技能的培养,就业时要从自身实际和个人兴趣出发,客观评判自身实力,寻找适合自己的岗位。
研究生为何也愁“嫁”
近几年,“就业”成了大学生们一入学就开始担心的问题,从专科到本科,现在轮到了硕士研究生,昔日的“天之骄子”为何如今也愁“嫁”? 分析硕士研究生就业难的原因,吉林大学一位多年在高校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老师分析说,横向比较,硕士就业似乎还谈不上“难”。从过去两年的情况看,全国硕士研究生的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3%左右,较之本专科毕业生要高得多。但纵向比较,今年硕士研究生就业压力的确是加剧了,这说明随着近年来人事制度的改革和人才观念的进步,文凭在就业市场的优势越来越低,用人单位更侧重于学生实在的能力,比较务实地来选拔适合需要的人才,即便是研究生也要参与竞争。
吉林省教育厅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孙维杰等分析指出,对研究生社会评价的下降也导致了就业紧张。研究生扩招后,导师的数量变化不大。以前是一位导师带两三名研究生,而现在一般一位导师带七八名甚至是十多名研究生,在黑龙江省某高校,一个导师甚至带了38名硕士研究生。这种情况下,不少研究生一年里难得见上导师几面,甚至出现答辩会上导师叫不出学生名字的情况。研究生多了,师资力量不足,势必造成社会对研究生质量的疑虑。
此外,现实生活中,研究生的择业期望值偏高、目标短期化和趋向功利化,把读研的目标片面地定位为高薪高职,把研究生文凭当作寻找理想工作的砝码,对工作的待遇要求远远超出了理性的范围。这样,研究生求职难免屡屡碰壁。
服务热线
黔ICP备190110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