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3月份是大学生就业的最关键时期,此前是寻找、对比和观望,此后则是怕用人单位招够人而丧失机会,所以多数毕业生都选择3月份签约。
据统计,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413万人,就业形势比较严峻。就业形势的严峻不只在于人才市场上的供大于求,还在于一些不法分子抓住大学生急于找工作而且缺乏社会经验等心理进行欺骗甚至诈骗。
据报道,日前,6000多名通过网络获得信息的大学生,聚集在武汉某商业广场,参加“2006年春季毕业生供需见面会”,其中相当一部分学生是专程从外地赶来的。招聘会举办者声称“面向应届毕业生提供6000余岗位”,然而窄小的展厅内招聘单位却寥寥无几,且早已人满为患,近千名大学生买了票也不能进场。后据查,该招聘会未向有关部门登记,是非法的。“非法招聘会一天就可赚取暴利20万元”,但却害苦了节衣缩食找工作的大学生。净化大学生求职环境应该引起政府有关部门的充分重视,与此同时求职大学生也应提高警惕。
其实,职场上还有其他很多需要规范的地方,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秘书长在日前召开的“2006中国消费维权论坛”上说:“大学生求职时,经常遇到拖延、克扣甚至拒付薪酬现象,此外,故意挑剔然后解雇、让大学生充当志愿者、单方撕毁合同等侵害大学生的伎俩也屡见不鲜。”但奇怪的是“被侵权的大学生维权比例不到全国平均水平(11%)。”“48%的被侵权大学生会自认倒霉”而不去维权,这也助长了不法分子和道德低劣的用人单位的嚣张气焰。
职场大门的压低和变窄使有些被职场磨去棱角的大学生不得不“弯起腰”进门,于是提出“只要差事好,不要工资也干。”据“2006大学生就业力调查”报告显示,目前“零工资就业”的人已占到被调查者的0.8%左右。对此,学校、政府有关部门和专家褒贬不一。但无论是褒是贬,“零工资就业”既然已成为一种事实,劳动部门就应该想法去应对。
为使用人单位放心招聘学生,受汽车业召回制度启发的长春师范学院首创毕业生召回制度,声称对于用人单位不满意的学生,学校可召回,并开小灶提高其“基本功和职业技能”,直到用人单位满意。其实,这一创举更显出一种无奈:召回不是一句话的事,学校、学生、用人单位经得起这样的折腾吗?更何况,有九成的学生“宁愿被解职也不愿被召回”,因为会“没面子”。而且值得一问的是,学校为什么不在学生在校学习时就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基本功和职业技能”呢?再召回岂不是在加大社会培养人才的成本?
为促进大学生就业,职场既需要规范和加强管理,也需要实用的新点子。
服务热线
黔ICP备190110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