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04年4月26日上午10时就发表《中国的就业状况和政策》白皮书举行了记者招待会,请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新闻发言人胡晓义介绍了有关情况,并回答了记者提问。新华网做了全程图文直播,以下是直播节选。
2003年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3%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新闻发言人胡晓义新闻发布会上说,2003年是中国把就业再就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宏观调控目标的第一年。虽然受到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的不利影响,但在中央政府的正确决策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2003年底,全国累计实现新增就业岗位859万个,共有440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为8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3%。全面完成2003年新增就业岗位800万,全年400万的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的宏观调控目标任务。
中央电视台记者问: 我们实际失业状况可能比政府公布的失业率更高一些,请问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司长于法鸣:如何看待目前的失业率问题。到去年年底,登记失业人员是800万,城镇登记失业率是4.3%,给人感觉好象不是这样,首先我想声明一条,4.3%是城镇登记失业率,也就是说失业人员来登记所形成的失业率。它不包括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的下岗职工,因为这些人员跟企业的劳动关系还存在,而且有企业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更不包括大量的进城务工的农民工。所以给人感觉好象4.3%是偏低的,但这是国际上通行的做法。
GDP每增加1个百分点带来60-70万个就业岗位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司长于法鸣在回答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提问时说,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增长模式发生很大变化,已经向集约型模式发展,在这种情况下,经济对就业的拉动弹性系数下降。从目前来看,特别是90年代到现在,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只能拉动60—70万个就业岗位。而过去在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模式下,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拉动就业可以达到200多万人。
于法鸣说,单纯的靠经济拉动很难完全解决中国的就业问题。所以党和政府把解决中国的就业和再就业问题放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放在了社会经济协调发展这样一个发展观来考虑,制定了一整套积极的就业政策,就是要发挥政策对促进就业的一些效应,也就是说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还要靠政策来促进更多的人实现就业。
于法鸣说,这些政策得到了比较好的落实,特别是针对下岗就业自谋职业税收减免的政策和针对大龄公益性岗位政策落实的比较好。去年中央国务院组织了一次对积极的就业政策落实政策的大检查,从各地检查的情况来看,这些政策基本上得到了落实,有几个数据为据。到2003年底有850万人就业,单靠经济拉动是达不到这个数的,这里边包含了很多政策对就业的促进。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440万就业,这里边有120万是4050就业困难的人员实现了就业,还有200万人从事个体经营,80万人被服务型企业吸纳,80多万人从事公益性岗位工作。
于法鸣说,客观地说,在这些政策的落实过程当中,确实还有一些亟待解决的难点。比如说小额担保贷款的政策进展比较缓慢,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分流安置失业人员的政策落实的也比较缓慢。这几个问题正是今年要着力解决的。
70%的青年登记求职 劳动力市场面临全方位压力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莫荣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在下岗失业人员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的同时,中国又面临新的情况,我们出现青年失业问题,现在登记求职的青年占到70%,这是在2000年没有发生过的情况,所以我们劳动力市场面临全方位的压力。
经济日报社记者问: 请问莫荣先生,有人评价中国就业问题是一个世界难题,也是一个世界奇迹,请问您怎么看?第二,促进下岗人员再就业出台了很多优惠政策,但是享受这些优惠政策的人只有国企下岗职工,请问集体企业、非公有制企业以及大量的灵活就业者是否也可以享受这些优惠政策?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莫荣: 中国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非常丰富,要解决中国的就业问题,我们一直认为是一个难题,确实也是一个世界难题。
第一,在总量大的同时,劳动力素质结构还有待提高。
第二,我们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要为那么多的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这也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第三,一定要考虑到我们国家正在进行经济体制改革,还在进行结构调整,这些因素有的因素能够增加就业机会,有的因素,比如改革和调整就产生了下岗和失业,这样又加重了就业困难。
第四,我们现在正由一个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在这个过程中,农村劳动力不断的向城市转移,我们预测未来会有大量的农民工到城里就业,这样又增加了就业复杂的局面。
在下岗失业人员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的同时,中国又面临新的情况,我们出现青年失业问题,现在登记求职的青年占到70%,这是在2000年没有发生过的情况,所以我们劳动力市场面临全方位的压力。
从1998年以来,根据结构调整的需要,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把下岗职工作为一个重点,但是政策允许,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包括集体企业的职工。去年中国政府实施了积极的就业政策,这个政策涵盖面不仅是下岗职工,还有长期失业人员以及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人员,涵盖面进一步扩大。另外,在农村劳动力流动就业方面有一些政策鼓励,在青年就业问题,尤其是大学生就业问题上,国务院也出台了一些政策,所以我想这个政策面不仅仅是下岗职工,而是全方位的
突破二元结构障碍 为农民工创造宽松的就业环境
光明日报记者: 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是逐年增多,对于农村劳动力的权益保护也受到广泛关注。从90年代就提出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和搞好服务的方针,您认为现在农民进城就业存在哪些限制性的规定?存在哪些障碍?如何打破这些限制性规定?有没有政策、资金和法规的支持?
于法鸣: 关于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或者农村劳动力向城里转移的问题,这在中国是一个大的问题。从我们国家目前的情况来看,由于城镇和农村有两种不同的就业制度的安排,如果说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最大的障碍是二元结构的制度性障碍。这种制度性障碍随着城市化进程特别是现代就业的发展,会逐步地取消、逐步地消除。
目前在体制上、管理上的障碍,我们正在冲破它或者取消它。比如各地正在取消对用工单位招用农民或者农村劳动力的行政性审批或农民进城务工职业工种的一些限制,取消相关的政策性收费。
目前我们正在按照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当中提出的,要为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创造宽松的就业环境,准备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第一,消除政策性障碍,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形成农村和城镇劳动者公平的就业制度,这是建立一个长效机制。 第二,做好农民工合法权益的维护和保障工作,优化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制度环境。 第三,对进城务工的农民工与城镇劳动者一视同仁的提供公共就业服务。 第四,对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加强引导性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他们进城务工的择业能力。
央行调整准备金率对就业的直接影响微乎其微
南华早报记者:第一,最近中央银行对收缩紧缩信贷,这对中国的就业有没有产生影响?第二,今年一季度的失业率是多少?第三,对非国有企业的失业率有没有比较准确的衡量方法?
于法鸣: 今年一季度城市登记失业率仍然维持在4.3%,与去年年底的水平持平。我们不是按所有制统计失业率,失业率是全社会的劳动力,所以这个数字没有。
胡晓义:中央银行提高贷款准备金率是中国政府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的具体措施,如果非常直接的把一项具体的政策和就业联系起来的话,当然也可以说提高贷款准备金率总是比放宽货币政策对就业的影响更为不利。但是对某一项政策的评价不能简单地这样联系,货币政策更加健全以后,对金融市场的秩序进一步完善以后,从总体来讲,对就业是有利的,更何况中国政府提出的积极就业政策包括很广泛的政策领域,货币政策只是其中一项政策。
我可以列举很多政策,第一,在支持就业减少失业方面税费减免的政策。第二,小额贷款的政策。第三,提供公共就业服务的政策。第四,加强职业培训的政策。第五,开发公共就业岗位的政策。第六,国有企业在关闭破产过程当中的主辅分离政策。第七,控制失业率的政策等等,这样看来,调整准备金率的政策,虽然可能对就业有一定影响,但是它的直接影响是微乎其微的。
服务热线
黔ICP备190110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