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导读: 再说“过劳死”,或许是个已经OUT的“老生常谈”的话题,但屡屡出现的此类“新闻事件”,让小编无法忽视,不得不再次提醒职场人:用心工作,关爱自己。 发布的《英才职场》11月月刊的主题是:高薪+高压,谁愿意成为下一个“李开复”。意在郑重提醒职场人注意自己的身体健康。毛主席说过: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想要很好得工作,必须要有健康的体魄。 过劳死:失衡的工作与健康 近日,镇江47岁的女教师李爽因病突然离世。而就在前一天上午,这位被同事公认为“工作狂”的老师还站在讲台上,给学生们讲课。 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不缺少像李爽这样的“工作狂”。而有关工作狂们“突然离世”、“猝死”的新闻也屡见不鲜。“过劳死”一词,正以越来越高的频率反复出现在媒体上。 中国成“过劳死”第一大国:平均每天约1600人“过劳死” 女教师李爽的离世,并没有表面上看起来的那样“突然”——在此之前,她已经头疼了一段时间,但一直拖着没有去医院看。有家长记得李爽去世前一天给学生上课的情景:“她的声音特别虚弱,站都站不动了,还扶着讲台在上课。” 在同事和学生家长眼中,李爽是工人的“工作狂”——她是每天最早到学校的老师,也是最晚离开学校的;即便回到家,她也常常忙着给家长发短信、打电话。 这种超时工作、离岗不离工的状态,并不是李爽独有的。 11月6日,28岁的网店店主小蔡一头栽倒在电脑键盘上,再也没能起来。据悉,小蔡白天在IT公司上班,晚上经营网店。尽管在网店“上班时间”那一栏里,他写的是到晚上12点,但忙到凌晨三四点是常有的事。 10月29日,深圳罗湖一名房地产策划师因长期过度加班,在办公室里猝死。去世前,这位29岁的小伙子还曾在微博中抱怨:“近日心力不济,倍感劳累,无心工作。” 10月22日,京东商城一名快递员因“蛛网膜下腔出血”,突然离世。在此之前,他平均每天投送150到160件包裹,“有时忙得饭都顾不上吃”…… 据媒体报道,中国已超越日本成为“过劳死”第一大国。有统计显示,巨大的工作压力导致我国每年“过劳死”的人数达60万人。这意味着平均每天都有超过1600人因劳累引发的疾病而离开人世。 “过劳死”也是经济高速发展的“后遗症” “过劳死”一词最早源于日本——1969年,一名29岁的日本报纸发行员死于脑中风。此后,随着经济飞速发展,类似的案例在日本接连出现。到了上世纪80年代,数名正值壮年的日本企业高管在没有任何疾病征兆的情况下猝死。“过劳死”现象因此成为日本社会的重大问题,引起人们的关注。 如今,高速发展的粗放式经济,也令中国人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变。 墨尔本迪肯大学的博伊德·斯文本认为,最近十多年的饮食变化,已经使更多的孩子面临肥胖危险。而来自媒体的数据显示,中国7岁以下儿童中,几乎每五个人就有一个超重者,7%的中国儿童属于肥胖者。 这些数据已经释放出了危险信号——长期从事经济研究的研究员邵心璞认为,在人均GDP达到每年每人5,000美元之前,过劳现象、体重指数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GDP)间有着很强的相关性,具体表现为,体重指数和人均GDP几乎同步上升,过劳现象在初期缓慢上升,在体重指数突破某点后,过劳现象开始快速上行,迅速向其他两指标靠拢。 被扭曲的价值观让“过劳”成为理所当然 深圳市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许明达,曾经写过一篇著名的总结华为为何成功的文章。文中提到了华为的“床垫文化”: 华为创业时期,几乎每个开发人员都有一张床垫,卷放在铁柜的底层、办公桌的下面。午休时,席地而卧;晚上加班,盈月不回宿舍,就靠这张床垫,累了睡,醒了爬起来再干。一张床垫半个家,华为人携着这张床垫走过了创业的艰辛。 类似的价值观在很多企业都备受推崇,很多员工也因此不自觉地被“加班光荣”、“休假可耻”的观念绑架。 然而,所谓的“过劳美德”,不过是对劳动力资源“掠夺性开采”的美化和渲染。这种“掠夺性开采”不仅损害劳动者的健康,也令我国人力资源长期维持着“廉价劳动力”的“美誉”。 有专家指出,中国所面临的人力资源瓶颈,并非如许多发达国家那样的人力短缺,借用美国总统布什称美国人对石油“上瘾”的说法,中国经济发展是对中国丰富的廉价劳动力“上瘾”。 这种“上瘾”过分依赖“过劳”的廉价劳动力,而由此带来的经济发展又在物质环境中埋下隐患——中国劳动者的健康因此陷入一种恶性循环。 法制疲软,令“过劳死”的劳动者缺乏救济 更重要的是,法制的疲软进一步巩固了对劳动力的掠夺性开采。 事实上,“过劳死”不过是一个俗称,它既无医学上的明确定义,也无法律上的清晰界定,《劳动法》、《工伤保险条例》、法定职业病目录均无“过劳死”的相关规定。 而在有些单位,职工如果“过劳死”,往往会通过工伤进行赔偿。其依据是《工伤保险条例》第15条:“在工作时间和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视同工伤。” 然而,该条文不能涵盖“过劳死”的全部情形,如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过度劳累突发疾病未死亡,或者未在48小时之内死亡的,劳动者及其家属的权利,就难以通过现行法律得到救济。 同时,面对强大的资本暴力、工业化的强劲进程以及劳动力资源相对过剩的现实,关乎劳动者权益保障的立法及司法资源却严重不足乃至滞后。 防止“过劳死”,从自己做起 无论是对企业而言,还是对政府而言,制度建设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防止“过劳死”、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很多时候还是要依靠劳动者自己。 首先,职场中人应调整好心态。积极的心态固然重要,但“打了鸡血”似的过分积极也可能给自己带来无谓的压力。肌肉酸痛、头昏眼花、精神不振的时候还“积极工作”,不仅影响效率,也无益于自己的健康。 良好的起居习惯,对职场人的身心健康也很重要。困倦疲惫的时候,与其用咖啡、浓茶、香烟吊精神,不如回家睡上一觉;饥肠辘辘的时候,与其对着电脑啃饼干,不如去食堂安安心心吃一顿。要知道,熬夜、挨饿未必会令工作进度突飞猛进,却能让身体健康急转直下。 除此以外,劳逸结合也很重要。现代人工作进展,闲暇时最好能减少不必要的应酬,多与家人、朋友相处,也能领自己心情舒畅、忘却疲惫。 以下是网络流传的一些“过劳死”的危险信号,供各位职场人对照自查: 1、常感疲倦,忘性大; 2、常拖到晚上12点后睡觉; 3、突然觉得有衰老感; 4、肩部和颈部发木发僵; 5、因疲劳和苦闷失眠; 6、有点小事就烦躁和生气; 7、经常头痛和胸闷; 8、发生高血压糖尿病,心电图测试结果不正常; 9、体重突然变化大; 10、一天喝5杯以上咖啡。 具有上述两项或两项以下者,目前还不用担心;具有上述3到5项者,已经具备“过劳死”的征兆;6项以上者,可定为“综合疲劳症”或“过劳死”的预备军。 哪些人易“过劳死”? 1、只知消耗不知保养的人。 2、有事业心,特别是称得上“工作狂”的人。 3、有过早死亡家族遗传又自以为身体健康的人。 4、超时间的工作者。 5、夜班多,作息时间不规则的人。 6、长时间睡眠不足的人。 7、自我期望高,并且容易紧张的人。 8、几乎没有休闲活动与嗜好的人。 <<< 高薪+高压,谁愿意成为下一个“李开复”
服务热线
黔ICP备19011045号